美国计划两年内开始基因治疗卵黄样黄斑变性的人体试验

时间:2018-03-23 08:59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lin浏览:

【文章导读】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来消息,基因疗法“又下一城”,对于治疗遗传性失明(卵黄样黄斑变性)有较好,科学家预计相关人体试验将在2年内进行。

  近两年来,基因疗法可谓是风头无二。随着头一个基因疗法得到了FDA的批准, 目前有超过2500个基因疗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120多个关键的2/3期或3期临床研究。近期,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来消息,基因疗法“又下一城”,对于治疗遗传性失明(卵黄样黄斑变性)有较好结果,科学家预计相关人体试验将在2年内进行。
 
 
  卵黄样黄斑变性又称Best病,一般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极少数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属于黄斑部营养不良性疾病。卵黄样黄斑变性早期有时发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患者容易忽视。电生理检查时ERG一般正常。但所有卵黄样黄斑变性患者及携带者的EOG均异常。表现为光峰与暗谷比值 (light-peak-dark-trough-ratio, LP/DT)降低。当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因黄斑部变性区边界清楚的黄色囊样隆起形状近似于蛋黄而得名图(a,b)。也可以表现为视网膜下积液(c,d)。但此时患者视力下降多不严重,呈现为病变与视力损害不相称的临床特征。随着疾病进展,视力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时,多有典型的较重眼底表现,临床易于诊断。
 
 
  上图为卵黄样黄斑变性狗的眼睛,左侧是未治疗眼,右侧是基因治疗5年后的眼底像。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
 
  以狗为研究对象
 
  全世界单基因黄斑变性的最常见形式之一是由与BEST1基因突变相关的显性或隐性bestrophinopathies引起的。这种基因编码了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相关的跨膜蛋白,其突变导致了视网膜脱离和感光细胞(PR)变性死亡。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佩雷尔曼医学院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狗与人类一样,视网膜中央有一个小凹处,狗可以发展出一种和人类卵黄状黄斑变性相似的疾病。BEST1突变会损害视网膜,从而导致视力丧失。
 
  他们在犬疾病模型上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题目为“BEST1 Gene Therapy Corrects a Diffuse Retina-Wide Microdetachment Modulated by Light Exposure”。
 
  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眼科研究教授Artur V. Cideciyan博士解释到,“通常,眼睛里有两个完整的视网膜细胞层相互交织,就像‘拉链’一样,让视觉细胞RP和支持细胞RPE相互接触。这种疾病造成的结果的就是将这两部分细胞分离,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它们重新接触,使它们紧密结合不分离。”
 
  基因治疗明显
 
  在犬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6周龄的幼仔中RPE发育缺陷明显。当研究人员使用OCT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来检查患有卵黄状黄斑变性的幼犬眼睛时发现,光照下幼犬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光感受器细胞(RP)分离显着恶化,相反则减少。
 
  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基因治疗构建体,它携带了一份健康的犬或人类BEST1基因的拷贝,并将其注射到犬疾病模型中。结果证实,基因治疗恢复了RPE和PR细胞之间的“拉链”连接。当治疗过的狗的眼睛暴露在光线下时,视网膜上的细胞分离并没有发生,治疗在注射后的四周内非常明显。
 
  更令人鼓舞的是,经过治疗狗的眼睛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病。证明这种基因疗法在狗身上是有效的。“在分子水平上,我们证实了犬类和人类的BEST1基因都能纠正RPE-PR复合物的位置,并可以恢复这个关键接口的细胞结构”,Cideciyan说 (封面左3)。
 
  虽然研究人员需要继续开展工作来评估可靠性,确定可能获益的人类患者,并确定治疗是否适合患有更严重疾病的患者,但他们希望临床基因治疗人体试验可能在几年内开始。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