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我国一般人群发病率为1-2%。糖尿病是一种会日趋恶化的慢性疾病,其起病可急可缓,进展快慢不一,假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诊疗,可能引发肾病、脑中风等各种合并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俗话说“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针对于糖尿病病患,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早接受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值,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了解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内整体血糖水平。最新刊登在12月号《糖尿病》杂志上的,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值高于6.5%时,发生
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津川幽助博士及其同事完成了一项关于“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是否会增加视网膜病变风险”的研究。新研究中,科学家对2006年接受健康体验的2万名日本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参试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3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5.0%-5.4%的HbA1C水平相比,HbA1C水平在6.5%-6.9%之间时,3年后视网膜病变危险会明显增加。然而,HbA1C水平在5.5%-6.4%之间的参试者并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上升的现象。
科学家表示,HbA1C≥6.5%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去查查是否有视网膜病变了。
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好、合并高血压有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让病人了解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有重要意义。
控制饮食:糖尿病控制的关键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降低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下降;消瘦者及儿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入。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白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水果,禁食富含单糖或双糖的饮食,如糖果、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用药。合并高血压者积极降血压,血压一般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谨防低血糖反应:向病人讲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以及用药后。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坚持治疗,并适度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
眼科护理:糖尿病病人病程超过10~15年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视网膜病变,故应定期做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五年内或眼睛有任何症状时必须看眼科,以后每年追踪一次;有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或病变严重者,则3~6个月就医一次,怀孕病人在准备受孕前、怀孕后每3个月及产后3~6个月都必须看眼科。眼科检查的项目除了视力、眼压的测量外,应包括散瞳后的眼底检查及必要时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