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听说早产儿中有一半会有缺陷

时间:2018-09-28 21:05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gaomin浏览:

【文章导读】豆豆孕33周+2天出生,看着瘦瘦的,小小的。豆豆妈妈上网查资料,吓了一跳,听说早产儿中有一半会有缺陷!宝宝体重在500g以上却低于2500g,胎龄满20周却低于37周,称为早产儿。由于

        豆豆孕33周+2天出生,看着瘦瘦的,小小的。
 
         豆豆妈妈上网查资料,吓了一跳,听说早产儿中有一半会有缺陷!

         宝宝体重在500g以上却低于2500g,胎龄满20周却低于37周,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没有足月出生,身体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很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家长一定要重视并且积极预防。
 
  1、肠胃系统疾病
 
  早产宝宝因为没有足月出生,消化功能发育还不完全,很容易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新妈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较好。倘若难以母乳喂养,可以需用奶粉替代,采用少量渐近式的喂食方式。部分早产儿会出现坏死性肠炎,这类患儿需要接受特殊治疗。
 
  2、感染性疾病
 
  因为是早产儿,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抵抗病毒的能力还比较弱,很容易受到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将会引发败血症出现,甚至是脑膜炎。
 
  3、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宝宝肺部功能无法像足月宝宝那样发育完全。宝宝容易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的现象。体重过轻的宝宝甚至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呼吸窘迫症候群情况。
 
  4、脑室内出血
 
  由于是早产儿,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因此血管结构也会相对脆弱,脑压容易升高,从而导致破裂出血。
 
  脑室内出血分四级。如果只是少量出血没有在脑室扩大,那大脑会进行自我吸收,但如果出血量大,脑室扩大扩及脑组织,就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宝宝动作发展迟缓或行为障碍。所以一旦发现异常,家长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做脑部超音波,发现问题可以定期追踪检查。
 
  5、视网膜病变
 
  这种病全称叫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非常高,高达17%,其中有20%的宝宝丧失了视力,有一定比例的宝宝黑蒙,分不清楚白天和黑夜。
 
  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儿童眼科界的难题,早起不容易被发现,发病迅速,可能在短短的几周失明。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黎晓新院长,致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三十年。
 
  上世纪80年代,黎晓新教授作为海归派,回到国内从医,频繁出现的早产儿失明现象引起了黎晓新教授的关注。
 
  1994年,黎晓新院长开始对新生儿进行筛查;
 
  1995年,黎晓新院长成功进行了早产儿视网膜手术;
 
  2003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引起社会关注,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召开讨论会,黎晓新院长受邀做主题发言;
 
  2004年,黎晓新院长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从此,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005年,黎晓新院长团队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调查”在首发基金成功立项。
 
  在黎晓新院长的指导下,厦门眼科中心成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学组,接诊近千例的早产儿视网膜筛查以及小儿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其中还包括从菲律宾特地漂洋过海来求医的32周早产儿。
        豆豆孕33周+2天出生,看着瘦瘦的,小小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