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指在孕期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g、出生后长时间吸氧史,使其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和血管增殖而引起的眼部疾病。在发达国家,ROP是小儿致盲的主要眼疾,早出现的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32周,阈值病变大约出现在矫正胎龄37周,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
图片来源:图虫网
ROP的病变程度分期
1、血管改变阶段
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程早期所见。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
2、视网膜病变阶段
病变进一步发展,眼底分界线隆起呈嵴样改变。
3、早期增生阶段
眼底分界线的嵴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
4、中度增生阶段
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
5、极度增生阶段
视网膜全脱离,有时还可见到玻璃腔内大量积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程一般为3~5个月,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经历以上的5个阶段,约1/3病例在第1阶段,1/4在第2阶段停止进行,其余则分别在第3、4、5阶段停止进行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
怎样才能诊断?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眼疾筛查设备——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Retcam3),用于新生儿眼疾筛查和诊断,这是一种客观,无损伤的检查方法。检查仅需数分钟,即可获得新生儿眼底的高品质图像。
Retcam检查被众多专家称为新生儿眼疾筛查的黄金标准。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可有效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可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退化,减轻视网膜血管的扩张。
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程度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环扎术、光凝/冷凝治疗。
预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做到早筛查,早治疗,可以保留较好的视力。
护理措施
1、早产儿视网膜病患儿通常为早产儿,早期护理需维持体温稳定,保持患儿呼吸通畅,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规范氧疗,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严格实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发生感染。
2、皮肤护理:每天温水清洁皮肤,用柔软尿布,及时更换。
3、脐部护理:每天清除脐部分泌物,用75%酒精进行消毒。
4、喂养:按需喂养,尽量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无消化道畸形及吸吮吞咽功能正常的可以给予配方奶粉。
5、眼部护理: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眼睛有无红肿分泌物增多,眼部检查操作动作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