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并不能改善孩子散光的变化。
散光通俗来讲是原本球形的眼球变成了橄榄球,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它与角膜的弧度有关,若角膜各个方向的弧度一致,则没有散光,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但有些人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就形成了散光,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模糊的像。
我们都知道户外活动2小时可以抑制眼轴的增长,延缓近视的发展,但这里的“户外活动两小时”指的是在晴朗的天气下暴露在大自然的光线下2小时,光照能够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增加眼内脉络膜的血供,增厚脉络膜层的厚度,使眼轴缩短,从而防治近视。
有研究发现,当环境光照度在10000lux,对近视防控就有显著意义,光照度低于10000lux就需要更长的户外活动时间才能达到近视防控的效果。夏季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光照强度可达60000~100000lux,没有太阳的室外1000~10000lux,夏天明朗的室内100~550lux,夜间满月下为0.2lux。
户外活动不能改善孩子的散光问题,哪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孩子的散光呢?
散光和近视一样,除了成年后做屈光手术(近视激光或晶体植入术),散光是没有办法根治的。目前常规的应对过高散光的医疗干预方式就是佩戴框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
判断儿童是否需要配戴散光眼镜的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看散光是否影响到裸眼视力、是否有引起弱视的风险以及是否引起双眼视功能发育异常。因此在考虑是否给孩子配镜时,不能单纯的通过度数一刀切,还要考虑孩子的裸眼视力、双眼视功能以及其他的人文心理因素。
如果散光在100度以下,且裸眼视力正常、没有视力疲劳及视觉干扰等问题,就不需要配镜。散光在100度以上,一般都会影响裸眼视力并容易造成视疲劳甚至影响视功能,建议需配镜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