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眼科在线咨询
  • 厦门眼科自助预约
  • 厦门眼科掌上医院
厦门眼科热线电话
厦门眼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厦门眼科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专栏

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病人

时间:2009-03-27 11:20来源:编辑:admin浏览:

【文章导读】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病人 记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专科主任吴护平(《两代人》杂志 2009年4月版) 3月,一个平常的下午,厦门眼科中心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一对50多岁夫妇的

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病人 ——记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专科主任吴护平(《两代人》杂志 2009年4月版)

3月,一个平常的下午,厦门眼科中心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地忙碌着。一对50多岁夫妇的到来打破了中心16楼集中办公区的宁静。还在走廊,老伯就迫不及待地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写写吴主任,我的眼睛现在能看见,多亏了他。”为他们倒上水,安顿他们坐下,仔细询问,才弄明白事情的原委。

原来,这位陈阿伯在3年前干农活时,不小心被麻绳打中左眼,现在角膜上居然长了一个个透明的“水泡”,时不时地疼痛难忍,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被诊断为“大泡性角膜病变”。前几天,吴护平主任为他做了角膜移植手术,现在老陈的眼睛不疼了,看东西也清楚了,高兴不已的他拉着老伴,说一定要好好谢谢吴主任,让我们好好写写这位给了他第二次光明的医生。

陈阿伯口中的这位吴护平主任,是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专科主任、科教部负责人、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部眼科教研室主任,还在厦大带了5位眼科学硕士研究生。病人康复是他的满足

在吴护平看来,他的快乐、幸福是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病人,病人能够康复就是他的满足。1995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了开元眼科(厦门眼科中心前身),时光飞逝,转眼间15年已经过去了。“15年来,他在家呆的时间还不如在医院呆的多,医院和病人的分量远比自己家的分量要重。”吴护平的太太这样“埋怨”,“孩子的成绩他从来都不知道,平时辅导功课之类的全都是我包了,他心里只有病人。 ”

“吴护平主任是一位工作狂,对工作有着一股非常的狂热。”他的一名同事这么评价。吴护平曾经一天内做了20台角膜移植手术。

按照20台角膜移植手术台数来看,除去术前准备及和患者沟通的时间,吴主任一天呆在手术台上的时间有10个小时。吴主任的助手小闫是位20多岁的年轻人,她说:“手术经常从早上做到中午1点多,在手术室吃份快餐,休息一下,下午3点接着上手术台。有时碰到严重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的患者疼得直打滚,只要有角膜材料,再晚我们都会给他们做手术。”小闫说,好多次她半夜被吴主任的电话从被窝里“揪”出来,打车从家里赶到医院。

曾听一位眼科老前辈说,很多眼科医生都患有颈椎病,关节也不好,主要是因为手术时,长时间保持同样姿势,导致肌肉和关节劳损。眼科手术和其他手术不一样的是,都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脖子长时间要保持直立姿势,时间一长,僵硬、麻木是常事。因此,每个眼科医生都练就了一身特别的本领,手术时聚精会神,眼睛盯着显微镜一动不动,小心翼翼地操作者手术器械。等到手术完成,才发现脖子酸痛得都不能动了。

如此大的手术台数和工作量,吴护平的身体也有这样的问题,腰椎和颈椎都不太好,但他非常注重体育锻炼,很喜欢游泳,每周他都会去两次游泳馆,每次一个小时。他说,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放松身心,才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还非常喜欢跑步,本来已经报名参加跑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全程,没想到临时来了几个手术,只好作罢。“我争取2010年能够去跑。”他说。

为了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吴护平坚持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他说,现在知识和技术都更新很快,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新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是无止境的,要干到老学到老。要是技术和责任心不到位,就会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吴护平说,要是没有时间,他也会让科室的医生帮忙把材料或摘要找出来,等到有空的时候再仔细研读,“这对科室的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他说,看到那么多的角膜盲患者,心急如焚,手术多他不怕,怕的是没有角膜材料,那些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只能无奈地陷入漫长的等待期。为了能够应急厦门乃至整个闽西南角膜移植手术的需求,他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奔波忙碌了将近3年时间,终于在2008年1月获得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在眼科中心建立眼库的批复。

从2008年8月起,到厦门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移植的人数还在不断更新。很多患者在康复后纷纷给吴主任寄来信件、锦旗表示由衷谢意。 “其实,我只是尽了医生的本分。”在采访中,吴护平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不愿多说,他一再强调,尽心尽力救助病人,是一名医生须坚守的基本道德。很多次,病人为了表示感激,偷偷塞给他红包,都被原封不动地退还,实在推不了的红包,他会在术后立即上交医院行风办,通过组织退还患者。

曾经有一位来自三明、因为角膜穿孔需要进行角膜移植的患者,其家属三番五次地要把红包塞给吴主任,都被吴主任拒绝了。后来,在临近手术的前半个小时,家属又在手术室门口拦下了吴主任,坚持要吴主任收下红包,“很多医院的医生作手术都要收红包,你们不收,我们家属心里不踏实。”无奈之下,吴主任只好先接下红包,待患者出院时,再把红包退还到收费处,抵扣其住院费用。家属感慨地说,没想到送出去的红包还会退回来。吴护平的高风亮节和眼科中心时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让他们深受感动。累累科研硕果造福病人

2007年10月25日,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专科的科研项目《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顺利通过厦门市科技局鉴定,这项将新技术生物胶应用于眼表疾病中、不撕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术,经鉴定国内尚未出现,达到国际水平。吴护平主任介绍,角膜病是当今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该项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成分角膜移植,一个角膜材料可以分成2个、4个,甚至5个使用,使有限的角膜材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救助更多角膜病患者。特别是在当今角膜来源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情况下,这项技术的创新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意味着将有更多患者能够重见光明。

此外,新技术生物胶在眼表疾病中的应用,用纤维蛋白质粘合剂代替缝线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可以使角膜穿孔患者创口得到良好愈合,是一种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日前,由吴主任带领的又一科研项目“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救治”获得200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说,目前关于眼库的课题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准备申请厦门市2009年重大科技平台项目,“要是能够得到批准,将能够解决国内眼库面临的许多普遍问题,大大提高眼库的作用。”他满怀期待地说。

亦师亦友好导师

在同事眼里,他不摆架子,平易近人,但只要涉及到专业问题,他又非常严谨,一丝不苟。“跟着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科里每个医生都这么说。

住院医生谢素贞2007年中山大学眼科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厦门眼科中心工作,被分配在眼表专科。刚开始,她懂得的仅是书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匮乏,吴主任就安排她观察病人,及时时间记录并汇报病情,每次出诊、手术也把带她在身边。从写病历、管病人,到现在已经独立完成200多台翼状胬肉手术,小谢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她说,在眼科中心的这段日子,进步非常大,这和吴主任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吴护平对专业一丝不苟,在这方面,他的严厉在眼科中心是出了名的。曾经有一位住院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因为打字失误,把病人年龄18岁写成了81岁,被吴护平在科室会议上严厉批评了一通。吴护平说,作为医生,重要的是责任心。你们千万要细心,医生肩负的是病人的生命,千万不能因为自身的疏忽而给病人带来痛苦。写错年龄事小,但至少也反映出工作态度不认真。此后,科里的医生纷纷引以为戒,在为病人诊疗过程中都十二万分小心了。

当年被挨批的这位住院医生如今已是主治医师了,他说,“不能拿病人眼睛开玩笑”是吴主任经常说的一句话。吴主任对病人、对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了他,他很庆幸在刚毕业开始工作时就碰到了这么一位好导师。他说自己从吴主任身上学到了作为医生最为宝贵的东西,这让他受益良多。

吴主任是江西人,酒量不错,有空时,他也经常把科里的医生邀到家里,做上几个好菜,热闹热闹。“我在厦大招的几个研究生,个个酒量都比我好。”吴护平笑着说。更多时候,他和手下的医生、研究生之间不是上下级、师生关系,更像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王涛去年考上了吴主任的研究生,他是东北人,家里条件不好,因为1分之差,与公费失之交臂,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兼3份家教。吴主任了解到王涛的情况后,委婉地劝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同时还为他争取到了在实验室工作的机会,这样,在获得一份收入的同时不会耽误学业。“吴老师是一个性情中人,很豪爽,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有什么困难只要跟他讲,他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王涛说。

作为厦大眼科教研室主任,吴护平担任了本科生的《眼科学》教学任务,从教材选择、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编排、考核等每一个流程,无不亲自参与,每个星期他还到厦大为学生们上课。吴主任说,他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和年轻人做朋友,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总是能够感染他。在他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专科的业务水平和业务量节节攀升,仅2008年手术台数比2007年同比增长45.42%,吴护平说,2009年他的希望是能够让眼库为更多人所知、角膜病治疗新技术能得到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