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一直涨是怎么回事?厦门眼科中心:可能是圆锥角膜

时间:2024-06-14 10:32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feng浏览:

【文章导读】近视可太常见了 但有些人的近视可不那么平常 他们戴上眼镜后 近视度数依然还在涨 不需要多久 刚配的眼镜就不够用了 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自己不是近视呢 或许你听说过圆锥角膜吗 厦

近视可太常见了
但有些人的“近视”可不那么平常
他们戴上眼镜后
近视度数依然还在涨
不需要多久
刚配的眼镜就不够用了
你有没有想过
也许自己不是近视呢
或许你听说过圆锥角膜吗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学科的林志荣主任介绍到,圆锥角膜是一种表现为角膜会圆锥样突起,角膜中央组织逐渐变薄向前凸出的疾病。它是一种非炎症性、慢性、进展性的角膜异常病变,常会造成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若不及时加以干预,可能引发角膜穿孔,甚至导致失明。
圆锥角膜15-35岁均可发病,尤其在青少年中更是高发。早期圆锥角膜没有明显症状,眼睛形态也不会有变化,整体和近视差不多,很难进行区分,又因为其发病一般在青春期前后,症状无非是近视和散光度数的增加,故而很多患者都会以为自己是普通的近视而没有及时治疗,基本是按照高度近视及高度散光来验配眼镜。
 
而在圆锥角膜早期,眼镜矫正视力可以达到0.8及以上,因此圆锥角膜更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病程。直到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短期内视力出现持续快速下降,或者已经发展到看不清时,才会意识到问题而去就医。林志荣主任特别提醒我们,青少年出现进行性近视加深、高度散光时,要特别警惕是圆锥角膜,尤其是一只眼睛已确诊为圆锥角膜,另一眼再出现屈光不正时,就应马上考虑可能是圆锥角膜。
 
对于圆锥角膜,角膜地形图检查是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角膜地形图可以体现角膜表面形态,通过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以发现90%以上的疑似圆锥和轻度圆锥角膜患者,为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提供方便。
 
什么是角膜地形图检查? ·
 
角膜地形图是将角膜表面当成一个局部地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通过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将角膜形态进行数码化分析,将所获得的信息以不同特征的彩色图来表现。它能够精确测量分析全角膜表面任意点的曲率、厚度、形态,真实反映角膜形态,及时发现角膜形态是否异常,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直观诊断、排查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一般按病程发展可以分为潜伏期、初期、完成期、瘢痕期。初期还可以佩戴框架眼镜和RGP,等到后期角膜发生水肿,出现混浊、瘢痕,甚至是穿孔时就只能进行角膜移植来进行治疗了。但在这之前还有一种治疗方法,那就是角膜胶原交联手术。
 
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是圆锥角膜进展期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目前可以有效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手段。通过以核黄素为光敏剂,运用特殊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角膜,刺激胶原纤维进行交联反应,能够增加角膜强度和抵抗角膜扩张的能力,增强角膜基质的生物化学和力学稳定性,阻止圆锥角膜继续发展。
 
角膜交联术是圆锥角膜治疗的当下趋势,自厦门眼科中心在省内开展角膜交联术以来,已帮助众多圆锥角膜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但角膜交联手术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圆锥角膜到了急性水肿期,或形成瘢痕,就失去做角膜交联的机会,而且圆锥角膜后期,视力大幅下降,即使能做角膜交联手术,也无法获得较好的视力了。
 
温馨提醒:对于近视增长较快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不但要重视近视,也要定期做圆锥角膜的筛查,尤其是一年近视度数增长超过100度,或者散光大于250度。当发现视力下降严重,近视和散光度数明显增加,同时伴有爱揉眼的习惯,应该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以排除圆锥角膜风险。
 
医生简介:
 
林志荣
主任医师/博士后/副教授
 
林志荣,男,主任医师,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别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硕士与博士学位,为福建省“创新之星”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思明区总部经济重点产业人才。
 
长期致力于眼表及角膜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圆锥角膜、复杂干眼、角膜感染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国内首部角膜交联专着,参编专着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各级项目共14项。先后7次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干眼与泪液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慢病防治与管理分会委员,国际转化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眼表与泪液学组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厦门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厦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厦门市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担任Ocular Surface、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Cornea等眼科杂志审稿专家。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