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与治疗

时间:2022-02-16 14:58来源:未知编辑:cyx浏览:

【文章导读】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的话,视网膜就是相机里的胶卷,是视觉成像的区域,由丰富的毛细血管、视觉神经纤维末梢和视觉敏感细胞构成。长期血糖增高和血糖大幅度波动,会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架照相机的话,视网膜就是相机里的胶卷,是视觉成像的区域,由丰富的毛细血管、视觉神经纤维末梢和视觉敏感细胞构成。长期血糖增高和血糖大幅度波动,会损伤这些毛细血管,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导致毛细血管增生或出血,视敏感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或凋亡,后来导致失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占据致盲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有80%存在糖网病,大于15年几乎100%出现糖网病,2型糖尿病初发时即有15%的患者存在DR,10年以上DR占55%,15年病程以上DR占70%。可见DR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有人调查报告,在30~39岁失明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占16%。因此,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治疗,如果等到发生失明后再来治疗为时已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分为两期六级,两期为背景期和增殖期,每期又分3级,共分6级,1级为微血管瘤、2级为硬性渗出、3级为软性渗出、4级为玻璃体积血、5级为纤维增生、6级为视网膜脱离。随着分级不断增加,视力受损也越来越严重。背景期症状较轻,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到了增殖期就需要配合手术或激光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手术和激光治疗DR不是一种增加视力的办法,而是一种“丢卒保车”式的预防补救措施,术后视力可能短期有所下降,长远看可能有助于防治再出血和视网膜脱落。当然坚持药物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治疗措施。
 
糖尿病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有效控制血糖和血糖波动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主要是血糖高而且波动明显,往往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来减少血糖的大幅度波动。2型糖尿病患者早起由于无症状未被发现,或自觉症状轻微而治疗不到位,或只做间断性治疗,血糖达标者不足20%,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威胁。药物治疗主要是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和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如血塞通、普罗布考、胰激肽酶、羟苯磺酸钙等,有一定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1)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2)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和脆性,防止血栓和血管闭塞(3)降低血糖的高黏滞性,增加视网膜供氧。
 
总之,DR的防治应坚持早防早治,综合治疗,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而早期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一般而言,对于初发确诊糖尿病患者,原则上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对于已经合并轻度非增殖性DR,要求6~12月检查一次,中、重度非增殖期DR 3~6个月检查一次,一旦出现增殖期DR或合并黄斑水肿应立即请眼科医师会诊处理,以免延误治疗。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