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前易高发斜视 治疗越早越好

时间:2018-04-30 16:50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huang浏览:

【文章导读】斜视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双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目标。斜视的本质是双眼视觉紊乱,不仅影响患儿外貌,还会严重影响其视觉发育。 在儿童中,斜视是仅次

  斜视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视轴偏离平行的异常眼位,双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目标。斜视的本质是双眼视觉紊乱,不仅影响患儿外貌,还会严重影响其视觉发育。
 
  在儿童中,斜视是仅次于近视的第二大眼病,5岁前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目前,斜视的发病率已由30年前的不足0.5%上升至现在的2%。
 
  病因不同,斜视类型不同
 
  1.先天发育异常
 
  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发育异常,以及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均可能引起斜视。此类斜视具有遗传性。
 
  2.融合功能异常
 
  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可导致眼位偏斜。
 
  3.调节异常
 
  远视患儿存在“调节过度”的问题,可导致内斜视;近视患儿存在“调节不足”,可诱发外斜视。
 
  4.先天或后天视知觉障碍
 
  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发育异常、角膜白斑等导致视力低下或视力完全丧失时,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行,会引起知觉性斜视。
 
  此外,分娩时产伤,患儿头部或眼眶受压,可造成神经、肌肉损伤,导致眼外肌麻痹;婴幼儿时期颅内或全身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占位、全身感染性疾病等,也会导致继发眼位偏斜。
 
  四大危害,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1.影响美观
 
  斜视不仅会导致患儿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还会对其成年之后的择业、择偶造成影响。
 
  2.影响骨骼发育
 
  斜视患儿存在眼外肌麻痹,在某些视野方向会出现视物重影。为克服重影,患儿往往会采用歪头、侧脸、抬高下巴等特殊头位来补偿,医学上称之为“代偿头位”,久而久之会导致脊柱发育畸形。
 
  3.丧失立体视觉
 
  斜视患儿在注视外界物体时,外界物体的成像分别落在注视眼的黄斑中心凹和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以外的位置,从而出现复视。此时,大脑会主动抑制斜视眼的视觉输入,最终使患者丧失双眼单视和立体视功能。立体视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
 
  4.弱视
 
  斜视患儿长期用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会因为缺少视觉刺激而出现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弱视),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无法矫正至正常。
 
  治疗斜视,越早越好
 
  斜视患儿应尽早接受治疗。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主要是佩戴眼镜。如果内斜视患儿戴镜半年左右,仍无法矫正眼位,则要根据检查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斜视矫正手术在眼球表面进行操作,不影响角膜和屈光间质的透明性,不影响黄斑功能,不但不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反而有利于患儿视功能的建立和恢复。斜视发生越早,对双眼视觉发育的影响越大。目前主流观点认为,5岁左右矫正斜视,预后较好。
 
  特别提醒:当孩子出现眼位偏斜、歪头视物、爱“翻白眼”、爱眯眼、怕光、阅读困难、视物重影等表现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排除斜视可能。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