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就其形态而言可以分为3个部分:长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头部。向后呈扇形展开,稍隆起,位于黑白眼珠交界处的叫颈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宽大部分叫做体部,在它的上面有许多新生血管。
翼状胬肉是由于眼结膜肥厚增生,长出了翼状片的赘生组织,多长在黑白眼球交界的位置。经常会引起眼红、流泪、异物感,也影响外观和容貌。翼状胬肉不长大时,眼睛不红不痒,很少能引起人注意,一旦增生加快,翼状胬肉就会往眼角膜上长,影响视力。一般40岁-50岁的中年人发病较多,尤其是女性患者比较多。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常年在外活动的渔民、农民等户外劳动者是主要发病人群,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沿海城市翼状胬肉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城市。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就处于全球“翼状胬肉高发带”上,罹患人群数目惊人。另外,翼状胬肉还与长期野外工作,受风沙、尘土、冷热刺激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