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黄斑病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视力健康的“致盲杀手”。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约有3000万黄斑病变患者,每年约有50万人因黄斑病变致盲。黄斑病变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损害视野。那什么是“黄斑”呢?
1、什么是黄斑?
黄斑并不是“斑”,而是我们眼底视网膜上一个重要的生理区域。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心,是视网膜中央视觉细胞集中、决定视功能的重要部位,能够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因富含叶黄素,比较周围组织看起来色泽偏黄,所以称之为黄斑。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敏锐的地方,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该区域。若黄斑发生异常,就会出现中心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等症状,黄斑的任何病变,如水肿、出血,都会影响成像。
2、什么是黄斑病变?黄斑病变和黄斑变性是一回事儿吗?
医生常说的黄斑病变和黄斑变性不是一回事儿。黄斑病变是眼科常见可致盲的疾病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导致视网膜黄斑区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导致的黄斑病变、遗传因素导致的黄斑病变等。由此可见,黄斑变性只是黄斑病变的一种。
黄斑病变的病因很多,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发病特征、好发人群不同。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
视网膜病变:主要发生于 20~45 岁的青壮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多为 50 岁以上,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然而却与种族有关,一般认为白人患病率明显高于有色人种。
黄斑囊样水肿(CME):多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慢性葡萄膜炎、眼外伤以及眼内手术(如白内障术后)患者。
近视性黄斑变性:多发于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的人容易出现黄斑变薄、萎缩、裂孔、脱落等病变。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发病年龄多为 60~70 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多见于 50 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加发生率增多。
3、引发黄斑病变的因素有哪些?
黄斑病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影响黄斑的疾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血管硬化、氧化损伤、慢性光损伤、炎症、代谢营养等有关。
专家介绍,引发黄斑病变因素有以下几种:
年龄:65~75岁发病率15%,75岁以上发病率1/3
吸烟:吸烟者的发生率高出2-3倍
肥胖:高胆固醇患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人群易并发黄斑病变;
长期饮酒、营养缺乏(如胡萝卜素)也可引发黄斑病变;
种族: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种族
家族史:亲属应该接受检查
性别:女性更为多见
环境:眼睛长期暴露在阳光下
4、老年性黄斑变性及如何自查?
黄斑变性是老年人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眼病之一。近年来,我国老年黄斑变性患病率不断上升,且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升高,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退行性眼底疾病,由其引起的中心视力急剧下降会严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可导致失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起病,源于视网膜中心位置的黄斑区细胞退化。其病理特点为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的营养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进行性下降。
老年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类。干性AMD变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丧失、缓慢无痛性中心视力下降;而湿性AMD变现为急性视物变形或中心视力丧失,常伴有血管增生,可渗漏出血。与干性AMD相比,湿性AMD所占总体比例较小,但病情更为严重。在所有晚期AMD中,约三分之二是湿性AMD,而几乎所有视力丧失均来自于晚期AMD,所以湿性AMD比干性AMD导致更多的视力丧失。
干性黄斑变性可以进展得很慢,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往往误以为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视力自然衰退,到了病变晚期会严重影响视力;也有一些患者,病变会进展得比较快。老年黄斑变性通常都是双眼发病,但往往一只眼早于另一只眼。因此患者很难在早期通过自行检查发现病情,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定期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于湿性黄斑变性,老年朋友可通过阿姆斯勒(Amsler)表在家进行快速自查。
测试步骤
1.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cm的距离,光线要清晰及平均(如有老花或近视,需佩戴原有眼镜进行测试);
2.用手盖着左眼,右眼凝视方格表中心点;
3.当凝视中心点时,方格表中心区出现空缺或曲线,就可能是眼底出现毛病的征兆。
4.重复步骤1至2检查左眼。
当凝视中心点时,发现方格表中心出现空缺、发暗或直线变曲线,可能是眼底黄斑功能受损,要及时就医。黄斑病变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过程中,病程早期,病变轻阶段,都是黄金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