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同眼外伤的急救处理措施

时间:2017-08-23 08:59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huang浏览:

【文章导读】对于眼外伤,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而错误的急救方法却只会加重损伤,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失明,造成终生残疾。 生活中,人们都很注意保护自己宝贵的双眼不受

  对于眼外伤,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而错误的急救方法却只会加重损伤,延误病情,甚至导致失明,造成终生残疾。
 
  生活中,人们都很注意保护自己宝贵的双眼不受伤害。但是,当一些“飞来横祸”降临时,由于不懂得眼外伤的急救方法,却有很多人要么手足无措,要么“自作聪明”地采取了不当措施。可见,认识到错误和学到正确的方法是同等重要的。下面且看这七类眼外伤的不同处理方法。
 
  一、角膜异物
 
  病症:是指灰尘、沙粒、小昆虫、金属碎块及木屑等进入眼内所致,表现有明显的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等典型症状。
 
  正确处理:
 
  不可用手搓揉眼睛。先安静闭上眼睛,在泪液较多时或滴入眼药水之后瞬目数次,异物可能随着泪液或眼药水冲洗出眼外。如症状不消失,急送医院眼科去除异物。
 
  错误处理:
 
  1、因为疼痛而用手使劲揉擦眼睛,试图将异物揉出来,反而加重角膜损伤;
 
  2、用嘴吹伤眼,不仅吹不出异物,反而加重感染;
 
  3、用不清洁的纸巾、手绢等去擦,企图把眼角膜上的异物擦下来,这都可能加重角膜损伤,导致感染加深,甚至发展成化脓性角膜溃疡;
 
  4、拖延看病,造成角膜上锈斑或者感染出现。
 
  二、眼化学灼伤
 
  病症:眼部被酸、碱等化学液体灼烧。
 
  正确处理:
 
  就地取材,用干净水冲洗眼睛(有洗眼水龙头更佳,用手指将眼皮撑开,冲洗至少持续10-15分钟,同时反复开闭伤眼,尽可能转动眼球。冲淡稀释化学药品的浓度,冲洗后立刻送医院救治。
 
  错误处理:
 
  不立即冲洗,只打“120”等救护车来,或直接去医院等医生处理。导致眼睛被化学物质灼伤致无可挽回的后果。
 
  三、眼周软组织挫伤
 
  病症:多为钝性打击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而无破口,但有皮下瘀血、青紫,谓之挫伤。
 
  正确处理:
 
  立即用冰袋或凉手巾局部冷敷,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以促进局部瘀血的吸收。
 
  错误处理:
 
  伤后立即按揉伤处,或用热敷,加重皮下血肿。
 
  四、眼周软组织裂伤
 
  病症:指的是仅为眼外部皮肤破裂而眼球无损伤者。
 
  正确处理:
 
  必须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只用干净的敷料包扎即可,尽快送往医院眼科进行清创缝合。
 
  错误处理:
 
  用脏手或不洁的布块擦捂伤口;随便用止血药、消炎药或用牙膏等涂抹,都会影响医生处理伤口。甚至有人用香灰、锅底灰敷伤口止血,都会加重感染,甚至导致破伤风。
 
  五、眼球挫伤
 
  病症:眼球被钝器打击伤及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眼后部的视网膜、视神经等,或有眶骨骨折等。一般都有视力的异常。
 
  正确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或手绢轻轻遮盖眼睛后,及时去医院治疗。
 
  错误处理:
 
  有些眼球钝挫伤外表看不出异常,而容易贻误诊治,影响以后视敏度及视野的病理性改变,甚至造成外伤性青光眼、黄斑出血等病变,对视敏度影响最大。及时就医诊治非常关键。
 
  六、眼球破裂伤
 
  病症:多为锐器刺入或划过眼球,导致眼球破裂,伤员自觉有一股“热泪”涌出,随即视物不清并伴有疼痛。
 
  正确处理:
 
  严禁用水冲洗伤眼或涂抹任何药物,只需在伤眼上加盖清洁的敷料,用绷带轻轻缠绕包扎即可,严禁加压。所有眼部外伤均需双眼包扎,以免健眼活动带动伤眼转动而造成摩擦,使伤情加重。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错误处理:
 
  1、当场进行冲洗,致使眼内容物流出或加重污染;
 
  2、包扎压力过大,大量的眼内组织自伤口处脱于眼外,加重了眼睛的损害。
 
  七、眼球贯通伤
 
  病症:锐器扎入眼内,造成眼球穿透性损伤。
 
  正确处理:
 
  在伤眼上加盖清洁敷料后即送医院抢救。尽量减少屏气及颠簸,以减少眼内容物的涌出。
 
  错误处理:
 
  1、对于插入眼球里的异物急于硬行拔出;
 
  2、将伤口处冒出的一团黑色的葡萄膜或胶冻状的玻璃体等眼内容物擅自推回眼内,造成感染;
 
  3、一侧眼外伤拖延治疗,还会殃及好眼,使原本没受伤的好眼发炎,医学上称为交感性眼炎,造成一眼受伤双目失明。
 
  以上就是处理眼外伤的几种正确方法以及常见错误。总的来说,大家应该首先强化保护眼睛的观念,同时,学习眼保护和急救的基本知识。在发生眼外伤时应沉着冷静,运用学到的急救知识自救,并及时到有条件的眼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正规的处理,减少感染和致盲等并发症。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