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原副市长彭世柽去世!遗体捐献!

时间:2024-07-09 11:17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feng浏览:

【文章导读】7月3日晚8时20分,福州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彭世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去世,享年96岁。 当晚9时多,按照其遗愿,他如愿以偿,捐献有用的器官眼角膜,并坐上开往福

7月3日晚8时20分,福州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副市长彭世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去世,享年96岁。
 
当晚9时多,按照其遗愿,他如愿以偿,捐献有用的器官——眼角膜,并“坐”上开往福建中医药大学的车子,成为一名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
 
记者了解到,彭世柽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两个人,为他们带来了光明。
 
彭世柽
 
一、11年前立下“捐献”预嘱
 
7月6日上午,彭世柽家中和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沙发上的照片前,多了几束鲜花。偶尔有亲友来,坐一坐聊一聊,轻声追忆彭老。没有丧礼,也没有追悼会。
 
3天前,省立医院病房里,因中风病危的彭老停止了呼吸。儿子彭捷按照其遗愿“立刻通知”了福州市红十字会。很快,福建中医药大学接送遗体的车子如约而来。
 
 “捐献眼角膜、捐献遗体,所有的程序在一个多小时内都完成了。”彭捷说,家人们回到家才晚上9点多,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父亲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彭世柽的遗体捐献荣誉证书
 
彭捷回忆,父亲80岁出头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喊他回家,郑重地表示要捐献遗体。
 
“虽然比较吃惊,但我并没有难以接受,他就是那样的人,思想很开明。所以想了一阵子后,我就答应了。”彭捷说,后来十几年的时间里,父亲没有再提这事,只是85岁扫墓的时候曾提过,病危的时候不予抢救。
 
直到前些日子,父亲病危,彭捷才在父亲电脑里找到一份生前预嘱。
 
这份预嘱写于2013年2月5日,那时候彭老已84岁(实岁)。
 
彭世柽的预嘱
 
预嘱里写道:“人总有一天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将化为一撮尘土或一缕青烟存在这宇宙间。我今年已经跨越84岁,也算已经活到高龄了……但当见到不少亲友、同事先我逝去,不免对自己离去日子的到来和身后之事不能不早有考虑,有所准备。”
 
预嘱中,彭老提到,当病情进入危重期,属于不治之症时,不要做无谓抢救,以延长毫无价值的寿命,“避免无谓浪费国家医疗经费和资源、增加我个人的痛苦和家人以及医护人员的不必要负担。让我顺其自然、平静、有尊严地离去”。
 
他也明确捐献遗体意愿。“当我心脏停止跳动(或脑死亡)后,请立即通知市红十字会,由他们安排将我的遗体提供给医科学校作为教学、科研使用。我身体上任何器官如果对他人治病可供利用,都可以捐赠。如果再没有用处,可以火化处理。”
 
此外,彭老交代丧事务必一切从简。不要举行丧礼告别仪式,穿现有的简单衣服即可,不请乐队吹吹打打,不放鞭炮。
 
彭捷说,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一切事务他都按照父亲遗愿一步步操作。只是在选择要捐献的医学院时,他选择了福建中医药大学。
 
 “我的曾祖父是有名的中医师,所以父亲从小就对医者怀有敬意,也有献身医学事业的心。”彭捷介绍,让父亲骄傲的是,他的侄儿们不少已经是主任医师了。
 
二、离休后依然发光发热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父亲,彭捷说,那就是“一身正气”。
 
彭世柽,福州人,出生于1929年7月,成长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福州两度沦陷的他,小小年纪就在心底深深埋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种子。
 
1948年11月,高中毕业的他在福州市委青训班学习(地下党),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福州市城工部)。 
 
在建党百年专题报道《解放前后我的一段历程》中,他回忆入党经历时说:“1948年,同学问我,‘世柽啊,你愿不愿意参加共产党,参加共产党会杀头的’。我说我不怕,我愿意。”
 
新中国成立后,彭世柽参与了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改革、开放事业。
 
1984年12月至1988年5月,他担任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兼市干校校长。
 
离休后,彭世柽仍继续在老年群众团体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积极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活动。1998年,他担任市关工委和市老体协常务副主席。2002年,他被推选为市关工委执行主席。2004年,他被授予福建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彭世柽生前照
 
“他这一辈子,对‘自己人’很严格,但对‘外人’很好。”彭捷印象里,父亲一直是忙碌的,家里有事都是找母亲,小时候他常常看到父亲帮助基层的员工,比如澡堂员工、水产局员工等,而对亲友反而有点不近人情。
 
彭捷说,父亲离休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还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他会玩智能手机,会上网,在小区群里,他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依伯”,热心参与小区事务讨论。
 
彭世柽还常常发表自己的观点、文章。今年端午节,他还写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文字,分享给大家。“哎,那是他的绝笔了。”彭捷红着眼说。
 
 “我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如果说,一生中有什么感悟的话,那就是:时刻记住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时刻记住共产党员的身份、入党的誓言和党对党员的要求……做一个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清白正派的人。”预嘱的末尾,彭老这样写道。

(转载自福州晚报)
 
相关链接:
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而言,眼角膜移植成功率是较高的。因角膜本身不含血管,所以角膜移植出现术后排斥反应的概率很低,使得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位于其他同种遗体器官移植之首,通过角膜移植,一些严重视力受损甚至是失明的角膜病患者有望重见光明,获得一线光明的可能。目前,我国仍有角膜盲患者约400-500万人。幸运的是,有些人通过角膜移植术摆脱了这一致盲性眼病,但仍有不少人还在黑暗中等待光明。虽然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拉越多人选择加入到遗体和器官(眼角膜)的志愿者行列,但是,角膜来源的缺口依然很大。
 
每一枚捐赠角膜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光明渴望都不可辜负。为更大程度帮助角膜病患者,解决临床中角膜移植缺乏供体角膜的问题,在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便在福建省内率先成立了“眼库”——厦门眼科中心眼库,该眼库具备完善的眼组织材料采集、检测、评估等人员和技术设备。在厦门市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厦门市角膜捐献工作有了明显的突破,厦门眼科中心在角膜病的临床治疗以及科学研究方面也争先走在全国前列,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角膜病患者在这里完成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咨询电话:0592-2109891
 
地址:厦门眼科中心五缘院区3号楼12楼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中心,是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市院士工作站,市重点专科和省、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
 
专科由眼科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亚洲干眼协会主席刘祖国教授,眼表及角膜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领衔,拥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人,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15人,形成了院士引领、实力雄厚的人才梯队,实现医、教、研高质量发展。
 
专科打造翼状胬肉中心、角膜移植中心、圆锥角膜中心、干眼中心四大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个性化定制的治疗方案。在国内,专科打造了翼状胬肉手术极低复发率的业内“神话”;先行开展飞秒激光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移植、基质角膜移植、异体角膜移植、人工角膜移植、口唇黏膜移植及眼表重建术;率先开展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配备世界一流的睑板腺、泪液功能及过敏检测设备,在睑板腺功能障碍、干眼症和过敏性眼病的治疗,水平接轨国际。
 
早在2008年,厦门眼科中心就先行在福建省成立眼库,解决了福建尚无眼库、临床中角膜移植缺乏供体角膜的问题。作为角膜病诊治中心、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吴护平团队积极开展成分角膜移植手术、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充分高效利用供体角膜材料,为众多的角膜盲患者带去了光明。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