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厦门眼科中心,现在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快讯

医学验光 配戴健康眼镜的保证

2011-12-15 16:06 来源:厦门眼科中心 作者:admin 浏览热度( 次) 字号:T|T
分享到:

  经常坐在电脑前的眼镜族会有这种感觉:看电脑没有多久,眼睛就会觉得疲劳,其实这就有可能是因为所配戴的眼镜不合适。要想配一付准确、舒适的健康眼镜,必须进行医学验光。 配镜在国外是严格的医学行为 在发达国家,医学验光配镜已经得到长期广泛的普及,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采用医学验光配镜。这是因为,人们一直将配镜视为严格的医学行为,要求验光师有医学院视光专业学习背景,配镜必须由专业验光师进行医学验光后出具内容详细的验光处方。

  在我国,成人在配镜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眼镜款式、品牌。其实,配镜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矫正视力,最重要的考虑对象应该是所配戴的眼镜是否合适,这里所说的合适包括度数是否合适、瞳距是否合适等。近几年,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医学验光的重要性,验光配镜正在经历从商业验光到医疗验光的跨越。早在五年前,广州等大城市的市民就将目光投向了医学验光。因为专业眼科医院拥有医学特长,在视光学方面拥有天然的专业优势,因此市民大都选择到医院通过医学验光配眼镜。 医学验光将戴眼镜的好处最大化 从医学角度来讲,配戴矫正眼镜的目的,不但要使患者看清物体,还要使之清晰、舒适,兼具保健的功能,并且可以治疗某些可能存在的眼病,如视力疲劳、隐内斜视或隐外斜视等,而医学验光则是基础。医学验光更注重眼部视觉功能的评判,按照综合的检查结果来正确评估其视觉功能和屈光状态,然后给予合理的屈光矫正处方及视觉功能训练方案,并将有眼部疾病者及时转给眼科医生。

  一般来说,15岁以下少儿在配镜前应首先做散瞳实验。这是因为少儿眼睛调节能力较强,容易产生视觉紧张,因此屈光度数不能只以动态屈光度为标准,应先进行散瞳实验,充分放松眼睛后,再进行静态医学验光,才能得出孩子真实的屈光度数。如果孩子的屈光度数有误,戴上了不合适的眼镜,将加速孩子视力的退化。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作为处方药,散瞳药品(如阿托品等)只有医院才可以使用,散瞳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当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出现异常需要配镜时,最好不要随便在街边的眼镜店购买眼镜,而是要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医学验光配镜。 医学验光是视力稳定的保证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戴上眼镜后,看东西虽然清楚了,但是视力却下降的很快,而且容易产生视疲劳,这种普遍现象与不规范的电脑验光有关。 常规验光的结果只是让患者看得清楚一些,由于未考虑视功能的其他方面,即双眼单视功能、立体视功能等因素,则容易出现视疲劳,甚至近视加深(去焦点效应)。

  从医学角度来说,近视矫正度数应该是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但是很多眼镜店都是给配镜者配“看得最清”的度数,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配镜之初看东西特别清楚。实际上,这种情况属于“过矫”。比如,明明300度的眼镜就可以了,但是为了达到“更清楚”的效果,眼镜店的店员常常会给顾客选用350度或者375度的眼镜。长期戴着“过矫”的眼镜,会强制眼睛适应不适合的度数,造成视力下降。 医学验光的目的则是不仅让患者看清,而且还具有保健功能,让患者配镜后既能看清,又感到戴镜舒适,长久阅读不感到疲劳。通过医学验光结果配制出的眼镜使戴镜者度数更加稳定,且不易使戴镜者发生视疲劳。 医学验光与普通验光的区别 有人提出疑问:医学验光是不是就是在验光前加了“医学”两个字,与普通验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不然。医学验光和普通验光区别很大,验光师的资格、验光设备、验光流程、验光结果、戴镜的舒适程度……两者都有不同。 在国内一般眼镜店里配镜验光,营业员的目的仅仅是让屈光不正者看清物体,验光的操作方法和步骤都相对简单,仅仅是电脑验光得出屈光度数,然后试戴镜片等过程。医学验光要比普通验光复杂得多,首先要具有高精密高成本的综合验光仪、检影验光仪等验光设备。其次,医学验光对验光师要求严格,经过五年医学院、两年视光专业学习的眼视光医生才有资格从事眼镜的验配工作。

  从内容上看,除了电脑验光和查视力之外,还应有专业的视光医师为配镜者进行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及同视仪检查等,这些检查能够有效排除隐斜视、眼表、眼底等眼病。医学验光是普通常规验光内容的5倍以上,其中包括验屈光度、散光轴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需要九大步骤才能完成。最后综合上述情况出具科学的验光处方,才能达到配镜的清晰舒适且能阅读持久和医疗保健的目的。 戴上通过医学验光配出的眼镜,由于综合考虑了年龄、眼球位置、眼睛的调节能力、双眼的协调功能以及工作性质、用眼习惯等因素,出现眼疲劳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成人采用医学验光进行配镜,也能够有效防止眼酸、眼胀、眼累不适、视力减退、眼压升高等电脑终端综合症的发生。 (厦门日报 2007-7-20)

  •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