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自己所能 还世人光明
厦大医学院院长、厦门眼科中心院长刘祖国接受采访,畅谈厦门医学教育和眼科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人物名片 刘祖国,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厦门眼科中心院长,眼科学教授,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亚洲太平洋地区眼矫形及重建协会主任及执行委员会成员,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美国Baylor医学院客座教授,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世纪人才基金终审专家,国家药品与食品管理局科学评审专家。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其中5年间在SCI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论文被SCI引用达300余次,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眼表疾病中心,被选为国际眼表疾病委员会委员,成为当中最年轻的一员。
早就听说厦门眼科界来了位十分了得的人物,也曾用百度搜索过他的相关资料。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眼表疾病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耀眼的光环背后,是一个颇具怀旧情结的名字:刘祖国。 昨天,在美丽的厦大校园,记者见到了谦逊儒雅的刘教授。他的 身份是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厦门眼科中心院长。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交流中,刘祖国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厦门医学教育和眼科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个纯属偶然的选择 攻读医科 刘祖国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便承担起同龄人难以担负的重体力农活。艰苦的童年生活磨炼了他的坚强意志,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挫折是不能承受的。
1980年,他参加了两次高考,七月的考试因别的考场舞弊被宣布无效,九月参加重考。两次考试,他的成绩都远远高于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但重考后重点大学已完成录取工作,最后,刘祖国进了衡阳医学院。 初入大学的刘祖国对医学并不感兴趣。他年少的志向在物理学并曾多次参赛获奖。他时常想,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自己重读一年,他不会选择医科。
这一状况在刘祖国大学三年级时有了改变。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后,刘祖国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体会到医生治病救人的成就感。而最终选择眼科,是因为母亲的缘故——他上大学期间,母亲双目失明了,患的是绝对期青光眼。“尽自己所能,还世人光明”就此成为刘祖国毕生的奋斗目标。
后来,刘祖国考入中山医科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学专家陈家祺教授。“陈家祺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我,他从不计较别人的过失,善待他人,无论是同事、下属,或患者,都不偏待。与他朝夕相处十多年,得到他的言传身教,是我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一个关乎梦想的选择 厦大医学院 今年年初,刘祖国正式受聘为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此前,他一直在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并多次作为访问学者赴国外交流学习。
“选择厦门大学,是因为我在中国医疗教育改革方面有一个梦想。”刘祖国所说的梦想,是希望构建一种与国际接轨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教育模式。他认为,厦门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但医疗卫生特别是医学教育水平与这个城市在全国的地位还不太相称。他举了个例子,广州市就有6所医学类高校,而整个福建省才3所。 刘祖国说,搞好医学教育除了能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有一个更为深远的意义:大部分的医学拔尖人才都集中在高校,打造坚实的高校平台,把教学、科研做好了,才能真正吸引高端人才来厦,并带动厦门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刘祖国的计划是,用3-5年的时间,将厦大医学院打造成一个教学、科研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医学院校。
事实证明,迈向这个目标的步伐是很快的——今年,厦大医学院成功拿到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并引进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来厦发展,他们的到来使厦大医学院在某些领域已具备了国际视野。 刘祖国的另一个计划是,在年轻的厦大医学院,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医学院校的更为灵活的医学教育机制。比如,厦大医学院不设教研室,将整个基础医学分为几个学科群,让学生在知识上能更好地衔接,这种设置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的框框,但对师资要求更高;偏重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以研究所、研究中心的模式做好重点科研等。 刘祖国说,厦门大学很重视医学院的建设。
目前,医学院的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已搭好框架,其中,眼科教学、科研体系已具备一定规模。 一个勇挑重任的选择 厦门眼科中心 今年5月,厦门大学与厦门眼科中心签署协议,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近日,刘祖国正式担任厦门眼科中心院长一职。不久,厦大医学院将在厦门眼科中心设立全省最大的眼科研究所,刘祖国亲自任所长。目前,眼科中心已专门腾出一层楼,按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眼科研究所。 刘祖国说,知名高校接受非公有制医院成为附属医院,这种模式在国内很少见。之所以确定这种模式,有两点考虑。
首先,政府支持医学院建设,医学院有义务承担起所有医学学科发展的重任,从整体上提升各科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凡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都应该支持其发展。 其次,我国一直在医疗体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前进,厦大医学院与厦门眼科中心合作的模式如果运作成功了,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刘祖国说,厦门眼科中心曾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这对中心的成长、成熟是有好处的。近几年,中心的发展势头非常好,通过与厦大医学院的合作,它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接下来,厦大医学院将设立眼科研究所。这样一来,厦门眼科中心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会更强。刘祖国透露,今明两年,将有一些非常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加盟厦门眼科中心,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提升整个中心的学术水平。 以后,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的医生将承担更多眼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科研、临床上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造福患者。
链接:建设厦门眼库这回要动真格 刘祖国透露眼库拟设在厦大医学院眼科研究所 身为眼科学界权威人士,昨日,刘祖国院长就角膜移植、近视手术等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厦门角膜移植质量挺好 刘祖国说,我国的角膜移植开展得远远不够。“我国需要角膜移植的人超过100万,而每年开展的手术只有6000多台;美国的总人口是中国的1/4,每年能开展角移手术12万台。” 刘祖国评价说,厦门眼科中心很早就开展角膜移植,现在每年能做300多台,这个手术量在全国能排前几位,手术质量在国内也算很好的。
事实上,角膜移植正是刘祖国专攻的领域,而他本人已从今年6月开始在厦门眼科中心坐诊。他满怀信心地说,未来两三年,厦门眼科中心在角移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到时候,能在全国位居非常前列的位置。 至于此前厦门眼科中心计划筹建眼库一事,刘祖国表示,角移的瓶颈在于角膜来源少,眼库的建立有助于推动角膜捐献,初步考虑将眼库设在厦大医学院眼科研究所,但要真正有效运作起来,还有待政府的强力支持。 近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刘祖国说,在五六年前,学术界还不敢对近视手术的安全性作十分肯定的评价。如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近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在美国,近视手术年手术量可达100万台,中国是50多万台。 刘祖国说,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虽然近视手术的风险系数已经很低,但选择整体实力强、设备条件好、医生水平高的医疗机构做手术,能进一步降低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本报记者 楚燕 (厦门日报 2006-11-22)
- 上一篇:眼镜:戴框架还是戴隐形
- 下一篇:厦大将成立眼科研究所
相关文章
- 2012-05-10 ▪ 飞秒激光治近视 厦门眼科
- 2012-04-11 ▪ 厦门眼科中心国际顶尖技
- 2012-04-12 ▪ 斯里兰卡国际眼库与厦门
- 2011-12-14 ▪ 厦门眼科中心VIP会员部章
- 2011-12-14 ▪ 厦门眼科中心庆祝厦门大
- 2011-12-14 ▪ 厦门眼科中心高度近视诊
- 2011-12-14 ▪ 太阳镜超值优惠团购尽在
- 2011-12-14 ▪ 2011年6月6日爱眼日,厦门
- 2011-12-14 ▪ 福建首家干眼门诊—三甲
- 2011-12-14 ▪ 记福建第一家眼科医院—
- [2012-04-11]4月7日第二场安全激光矫正...
- [2012-04-12]斯里兰卡国际眼库与厦门...
- [2012-02-27]福建首家眼科“泪道微创...
- [2012-01-10]福州眼科医院开业——福...
- [2011-12-14]福建最好的眼科医院系列...
- [2012-04-11]厦门眼科中心国际顶尖技...
- [2012-02-08]花3880元即可享新技术治白...
- [2012-04-09]飞秒激光首次登陆漳州 ...
- [2011-12-14]厦门市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 [2012-01-10]世界青光眼日 吴仁毅教授...
全国咨询热线:400-8852-777
BRT路线:乘快1、快2、快3至思北站下车即到
公交路线:乘1路、25路、28路、102路、116(原806)、127(原529)840(原53)、943(原534)、
955(原532)、957(原507) 路到眼科医院站下车即到
地址:厦门市厦禾路336号 (网站地图) ©2010 厦门眼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150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