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文章导读】海峡生活报2011-6-9 刚刚过去的第1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眼科专家称,导致低视力的几种主要眼病早期都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进行视功能
海峡生活报2011-6-9
刚刚过去的第1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眼科专家称,导致低视力的几种主要眼病早期都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进行视功能训练或恢复视力的康复治疗,就可避免进一步发展为盲。
过度用眼,幼儿眼疾高发
近日,记者从厦门眼科中心采访时了解到,其中以近视、远视、散光的小儿患者居多,发病率约占厦门学前儿童的20%。厦门儿童的视力状况不容乐观。
厦门眼科中心斜弱视及小儿眼科专科潘美华主任介绍,国内机构2010年对厦门百所幼儿园20963名幼儿的调查数据显示,屈光不正是小儿眼疾中突出的问题,约20%的学前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接受调查的幼儿中,还有376名幼儿存在斜视、色觉异常等眼疾,还有一些小儿患者有睫毛倒长、结膜炎等问题。
潘主任告诉记者,从他们的接诊情况来看,每天持续用眼时间长是幼儿眼疾高发的主因,包括户外活动时间少,看电视、电脑用眼过度等,都是导致低龄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原因。但是,低龄儿童往往不会主动描述病症,所以他们的眼疾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家长和老师就应注意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异常行为。
比如说弱视儿童,往往有歪着头或者贴得很近看物体,眯眼看书、看电视这类视力低下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全面眼科检查、确诊。另外,2-3岁的小孩,能到医院进行一次完整的视力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弱视要及早治疗。
低视力,早发现早治疗
“现在人们对低视力认识不够,不少低视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拖延。”厦门眼科中心门诊部周山主任讲了一个案例:一名小男孩小治3岁的时候,总喜欢歪着头,眯着眼看东西,看电视也喜欢凑得很近,直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家长才赶紧带他就诊。医生告知他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已经错过了治疗年龄,手术摘除白内障后,两眼的视力也只能达到0.1左右。
那么,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怎么调节孩子视力呢?周主任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对手电筒的光线或色彩鲜艳的玩具没有反应,或是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或是喜欢用一只眼看、贴近物体看,就要及时带孩子去检查视力。
孩子被确诊为低视力后,家长应从孩子对光的感应、对色彩对比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丰富低视力儿童认知经验。他建议,家长要把门框、窗框及楼梯漆上鲜亮的颜色,使低视力患儿容易察觉;家具固定并靠墙放置,茶几和桌子应铺上颜色鲜明的桌布,盛食物的器皿应注意其颜色与食物成鲜明对比,而家里的电话也应采用字体较大的款式,以方便患者使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