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党员医生们在为患者追求光明的道路上,一直不忘初心,以人民的眼健康事业为己任。值此建党98周年之际,我院特别推出《党员医生系列报道》,号召党内外
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的党员医生们在为患者追求光明的道路上,一直不忘初心,以人民的眼健康事业为己任。值此建党98周年之际,我院特别推出《党员医生系列报道》,号召党内外医生向党员医生学习,为光明事业添砖加瓦!
随着暑假的到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门诊又迎来了就诊高峰,候诊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不亚于热门景区,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选择暑假带孩子来做斜视手术。
“每逢假期都是斜视与小儿眼科忙碌的时期,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打起12分精神,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下午1点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潘美华教授刚从手术室出来,还没吃午饭,2点她便会准时出现在门诊,接诊来自各地的小儿眼病患者。“暑期高峰,门诊看到八九点是常有的事。”潘教授笑着说,“我们都习惯了,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就是我们加班加点的时候。”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科潘美华教授作为一名党员,身先士卒以医院为家,为了更及时的观察患者情况,潘教授经常住在医院,带领着她的团队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在临床一线,病房、手术室、门诊随时都可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医院,她是小患儿们喜爱的潘阿姨、潘妈妈,在家里,她是女儿眼里永远忙碌着工作的母亲,每一个被女儿期待的周末和节假日,潘主任都献给了更需要她的患者们。
2001年潘美华教授和她的团队在省内开展显微下斜视矫正手术,较以往在肉眼下进行的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术中创伤减轻,术后充血水肿轻微,并发症明显减少。在显微临床应用取得巨大成功后,潘美华教授没有就此止步,为了减少复杂性斜视治疗的手术次数,潘教授再次带领她的团队研究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术,试图改变以往斜视手术不得不切断该血管的历史,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潘教授带领着她的团队完成了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术相关科研课题并在国际上发表了学术文章,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不仅如此,潘教授及其团队还研发了一套斜视显微分离血管手术器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8年潘美华教授应邀到复旦大学眼耳鼻喉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上做“显微镜下睫状血管分离保留手术技巧”手术直播,其技术得到了来自国内同道们的赞叹,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名家赵堪兴教授更称其为“教科书级别的手术操作”。
2018年该项技术还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学组“2017年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十大进展”奖。
“斜视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及早治疗很重要,除此之外,斜视造成的外观上的差异,还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发展,很多斜视儿童内向、孤僻、自卑的性格在术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家长对斜视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以为斜视只是外观的问题,不想让孩子太小就接受手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由于人类的视功能是在出生后才开始发育的,如果眼位不正,视功能就无法正常发育,很多天生斜视造成的弱视需要家长注意。包括因斜视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也要关注。”潘美华教授提醒家长,“尽早带孩子做一次眼部检查,如发现斜视,及时治疗是关键。”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经常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患者寄来的感谢信、明信片,看到孩子们术后开心、自信的笑脸,是潘教授每天开心的时刻。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潘美华和她的团队——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全体医护人员在完成临床工作年门诊人数超额的情况下,每年还积极参加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宣教和普查活动。
厦门眼科中心打造的这支以潘美华教授为中心的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团队,将以其优质的医术和仁心大爱,为斜视和眼疾患儿正视世界、拥有光明未来保驾护航!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成立于1997年,2001年成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摇篮工程眼科示范基地;2017年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名家赵堪兴教授加盟;2018年潘美华教授做为福建省医师代表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医师节”;2019年成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同年启动了以赵堪兴教授为专家的小儿眼科疑难眼病会诊平台。
厦门眼科中心斜视与小儿眼科现有博士博士后6人、硕士3人,高级职称医师10人,每年在国内外眼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近3年获省、市、科研成果奖及科研课题6项,每年接诊、完成众多各类型斜视及复杂性斜视手术,在各种儿童眼病,特别是疑难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区域性斜视与小儿眼病诊疗中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