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视
现在部分地区学校中学生近视比率达到了80%甚至以上。
近视的眼睛病理改变直观而言就是整个眼球拉长了,也就是从角膜到视网膜中央后极部的距离变长了。
以前光线透过角膜和晶体两个镜头,可以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现在暗箱拉长,成像在视网膜前,视网膜就不能清晰成像了。
近视目前已知的控制手段都是光学上想办法让光线再投射在视网膜上。其中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眼内植入人工晶体这些都是一类办法,只是镜片摆放位置不同。
由于角膜的屈光度比晶体要大很多,所以近视眼手术都是在角膜上下功夫。
把角膜中央根据度数削薄,周边不变,将角膜变成一个凹透镜,改变眼球的屈光,从而使视网膜清晰成像。
因此可知,所有的近视治疗方法,都只是光学上的“治标”,而非解决眼轴过长这一根本问题。
眼轴过长这一问题现阶段无解,后巩膜加固术也只是理想化的向控制眼球再变长。预防近视是已知 有效方法。
另插一句,有些人不愿意戴眼镜,说自己是假性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但是如果到了30岁还说自己是假性近视,这就有点恶意卖萌了。
假性近视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而且也只存在于调节力强的青少年。
2、白内障
白内障就是晶状体混浊。镜头用久了,雾了,为了成像清晰就只能换镜头。
因此,白内障 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将混浊的晶体取出,再在眼内置换上一个透亮的人工晶体。
白内障手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3、老花
绝大部分人在初次得知自己老花时都是震惊的。人到中年生活工作步入正轨,怎么突然就老花了。
事实上,很多人40岁后就出现老花了。
老花的原因就是晶体的老化,晶体作为一个变焦镜头,变焦力随时间而下降,下降速度因人而异,因此近视可以看清近处,而老花是看近不清,把书报拿着离开一臂远反而清楚一些。
上了年纪,不服老可不行啊。诊断老花了,要劝父母们收拾心情,按需配镜(老花的度数也会随年龄增长的),生活照样精彩。
4、结膜炎/角膜炎
有多少人结膜角膜傻傻分不清楚。一句话,结膜是眼白上面覆盖的那层膜,角膜就是黑眼珠那部分。
眼睛红了、眼屎增多、眼痒、眼内异物感大多是结膜的炎症,与用眼卫生、生活作息、过敏体质、感染相关。
角膜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眼刺痛、流泪畏光等刺激症状很重,黑眼珠发白。
提醒大家,不要给自己乱买药,不对症很可能加重病情。
5、干眼症
干眼症非常常见,常见症状就是眼睛干,或者短暂刺痛一下后反射性流泪。
干眼症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长时间对电脑手机屏幕,光照(灯光下的演员),眨眼少(玩游戏到目不转睛),激素水平等等(更年期)。
6、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眼病,甚至不知道那个字怎么读。
平时照镜子的时候也可以自检,白眼珠上的膜长到黑眼珠了。
办法就是手术,长进黑眼珠了不要拖太久,不然手术不易做,也会影响视力。预防办法已知的是减少紫外线照射。
7、飞蚊症
玻璃体混浊,俗称飞蚊症。表现就是眼前活动的、漂浮的各种形状的小东西。这也是目前都市白领经常会遇到的。
玻璃体是填充在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空腔内类果冻样的透明物质,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液化。
直观感受就是小时候把果冻放在冻柜,拿出来化一化后就不再是整体,会出现很多水,与此类似。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近期用眼过度,压力多大引起的,多注意休息。如果情况不见好转,就要来医院检查了。
8、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其实并不很常见,但近年来也发现有年轻化的趋势。
视网膜脱离,越早手术效果越好,时间长了不仅手术难做、效果差,还防不住会反反复复出问题。
视网膜脱离的常见高危人群主要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
眼球增长后,后部覆盖的视网膜也随之拉伸,在拉伸的过程中,周边附着部就容易出现变性,继而出现裂孔,紧接着出现视网膜脱离。
因此,600度以上的同学们应该每年到眼科门诊的视网膜专科散瞳查眼底,看看周边的视网膜有没有出现变性区。
如果有,医生会予以处理建议,防范于未然。
另外,高度近视者要尽量避免剧烈的对抗性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或者蹦极跳水之类。
同时,也提醒某些曾经高度近视后来做了手术不近视的同学,视网膜变薄变性的几率不会因为近视手术而减少,定期复查很有必要。
视网膜脱离的自检很简单,遮住一眼,另一眼眼前固定不动的部分视野黑影遮挡,视物变色变形都应该立即奔赴医院。
脱离前常会有些前驱症状,比如频繁出现闪光感(实际没有闪电),水波纹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