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刘旭阳教授牵头申报的“CPAMD8基因在色素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这是刘旭阳教授自2019年加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以来作为主持人所获得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作为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推动我国自然科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深耕色素性青光眼发病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刘旭阳教授是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曾个人或合作获美国海伦·凯勒基金会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奖项。
从医40余年来,刘旭阳教授在眼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青光眼及相关疾病的诊治,在神经眼科学、全身性疾病相关眼病以及遗传性眼病等领域亦有较深的造诣。临床工作之余,刘旭阳教授带领团队积极致力于探索眼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共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3子课题以及省、市级和国际合作课题,发表文章逾200篇,主编、副主编着作9部,获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屡登国际舞台。
分子遗传学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年来,刘旭阳教授带领团队潜心钻研遗传学领域,研究成果有效地丰富了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谱。色素性青光眼发病率约占青光眼总数的1.5%,是眼科领域着名的表型奇特而其发病机制未明的疾病之一。刘旭阳团队于202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CPAMD8基因是色素性青光眼发病的可能致病基因。此发现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后被类似家系病例证实,目前正在动物模型上研究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该文章已经被国内外文献引用,如着名眼遗传专家Janey L. Wiggs团队在2024年发表的最新综述引用该文并对主要内容作了详细介绍。刘旭阳教授本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亦将以此发现为基础,持续深入研究CPAMD8基因在色素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力争在该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厦门眼科中心:坚持科研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研创新勇立潮头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在黎晓新院长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均衡发展的理念,以完备的眼科亚专科体系及强大的人才优势为依托,深耕科研学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作为国家三甲专科医院和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眼科名医工作站,并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所等临床培训研究平台。
自2006年以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及科技奖励成果丰硕。医院已累计科研立项248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级57项,市级165项;发表SCI论文 273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9;出版专着34部,主持/参与指南及专家共识42篇;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眼科学)中,医院连续十一年蝉联福建省第一。
未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将持续深化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搭建高水准科研平台、培育及转化高质量科研成果,以科研创新助推医院临床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提升区域健康服务能力,并进一步助力中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