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眼科在线咨询
  • 厦门眼科自助预约
  • 厦门眼科掌上医院
厦门眼科热线电话
厦门眼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扫码入群立即咨询
厦门眼科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专栏

林志荣:一个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时间:2024-07-09 17:17来源:厦门眼科中心编辑:feng浏览:

【文章导读】我好像车停错地方了。因为约在一家比较难找的茶室,错误的导航造成路线的错误,担心不能在约定时间赶到,在见面前我们先接到了林志荣的电话。 能听出来他有点着急,在向我们说

“我好像车停错地方了。”因为约在一家比较难找的茶室,错误的导航造成路线的错误,担心不能在约定时间赶到,在见面前我们先接到了林志荣的电话。
 
能听出来他有点着急,在向我们说明的同时还在研究导航。很快,他找到了正确的地点,声音也放松下来:“好像离的不远,我走过去吧,可能会晚到几分钟。”
 
一、一个医生
 
我们在茶室门口接到了林志荣,这也是自林志荣从哈佛进修归来后,我们的首次正式见面。
 
深色的POLO衫,背着一个巨大的双肩包,顶着一头短卷发。不同于在医院里见到的他,没有口罩,也没有白大褂,非常年轻,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位医生,甚至已经是一名主任医师,但他的确是一位医生。
 
 
谈起入行,林志荣成为一位医生的开始还颇具戏剧性。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林志荣没少和医生打交道,也许是每个小孩心里对英雄本能的憧憬,当时药到病除的医生成了靠近“英雄”这一概念的存在。还是孩子的林志荣深深折服于医生的厉害,同时也产生了成为一名医生的想法。
 
当然,那只是在当时埋下的一颗还没发芽的种子,真正让他决定走上医学这条道路的关键还是书籍。得益于家中有几位教书的长辈,不经意间在老家留下了一些医学相关的杂志书籍,林志荣更早的接触到医学,尽管了解浅薄,但也足够让他决心学医。
 
2001年,林志荣高分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系;2008年,顺利考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而后,作为第 一位博士后人才被厦门眼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林志荣也正式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心理学家约翰·华生认为,人是可以塑造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是由过去堆砌出来的产物,而眼睛就是内心的索引,它不仅刻录过去,也在诉说现在。也正因此,林志荣选择在本硕连读期间主修眼科学,他认为眼睛作为接收外界信息的首要窗口,90%的信息都需要通过它获取,能否看见对人具有重大意义,视力保护、视力提高确实能真切地改变患者的生活状态。
 
这也在他从医十余年的时间里得到无数次的论证。
 
真正接触到患者,林志荣才感受到患者对光明的需要远比他以为的程度要高得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近似于对生命的渴求。那些袒露出来的对视力、对光明直接的渴望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他。
 
我们在几年前的一次跟诊经历中也曾偶然窥见一隅。
 
那是一位妈妈,她带着女儿来求诊林志荣,小女孩是圆锥角膜晚期,因为住宿一直没被发现,直到近视、散光度数已经很高了才意识到不对。治疗的太晚,小女孩的眼睛基本已经看不见了,只能选择角膜移植,可角膜供体又实在稀缺。在等待角膜的日子里,女孩的家长一直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女孩年纪小,家长在联系不同的医院询问是否有角膜的同时,还要尽力摆脱女孩未来都将面对黑暗的的恐慌。好在厦门眼科中心有合适的角膜,小女孩顺利完成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家长一直在向林志荣表示感谢。当天的另一个时刻,我们在门诊楼下的长椅上见到了那位母亲,她在流泪。
 
这样的场景对于医生林志荣来说,已经很常见了。他说,正因为在黑暗里的生活成了常态,对于突然间能拥有一丝亮光,也会让人感觉获得新生,所以有那么多激动到流泪,甚至下跪的人。
 
作为直面并解决问题的人,医生无疑是容易感受到成就感的职业,林志荣对此也表示认可,但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同样也要面对那些无能为力的时刻。医学疾病有相当大部分都是没有办法完全治愈的,很多时候也只能是去安慰,去感同身受。医院是个情绪的压缩罐,承载太多高浓度的喜怒哀乐,医生只能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理性的人,但林志荣偶尔也会“叛逃”。
 
如果你在中午来到厦门眼科中心,你会看到林志荣的诊室经常还聚集着一群人,那些从外地赶过来、错过预约时间的患者,他常在午休时间加班加点为他们看诊。也有人询问过他缘由,他颇具感性的说道:“他们生病本就难受,来医院肯定是迫切想解决问题的,我想尽快帮到他们。”
 
因为想帮助病人,想帮助更多的病人,林志荣一直坚守在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前线,福建省“创新之星”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厦门市创新创业人才,思明区总部经济重点产业人才……都是他奋斗的印章。除了日常临床诊疗外,林志荣在眼表与角膜疾病的科研工作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尤其是在复杂干眼和圆锥角膜领域。
 
干眼是十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相当高,大量的患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干眼变得复杂,就需要抽丝剥茧,细致分析。林志荣师从我国“干眼之父”刘祖国教授,多年来在眼表泪液疾病领域成果丰富,参与一系列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编写,开发和评价了若干种干眼治疗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机制,发现严重眼表衰竭的部分特征和潜在治疗药物。这些点滴发现不断在为增加干眼临床诊治的深度和广度添砖加瓦。
 
至于圆锥角膜诊疗新技术在国内开展较晚,正式引进时,国外已经具备成熟的诊疗流程和体系,为此林志荣也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因为没人研究,误打误撞。厦门眼科中心正式引进开展后,林志荣及所在科室的医生又对圆锥角膜技术进行一系列改良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其效果,这些探索性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林志荣参与主编的《角膜胶原交联技术及临床应用》更是获得业内一致称赞,为眼科医生开展角膜交联术提供了宝贵的病例范本,并吹响了广泛应用该技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一声号角。
 
事实上,当斜杠成为风向标签,甚至是青年人的压力,关于选择的冲突与矛盾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取舍同样也被广泛讨论着,但林志荣认为二者并不冲突。研究课题需要临床工作的佐证,能够在医院里完成的研究众多,实际上国内医生近几年对如何开展临床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在各个医院开展,国内医生的研究成果也在国际高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频频露面。林志荣鼓励所有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适当的科学研究,这样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我们可以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所有能够有益于患者、有助于推动行业前进的事林志荣都愿意去尝试,但科研临床两边跑,时间成了奢侈的东西,对此林志荣也有无奈,毕竟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也只拥有24小时。
 
二、一个普通人
 
一个医生、一个父亲、一个学生、一个老师,这些都是林志荣,但抛开所有外在的身份,林志荣更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和大部分人一样,林志荣也经历过疯狂刷题,也有讨厌的学科,也是亚健康人士,也会吐槽不喜欢的东西。这一点从他频繁提起哈佛交流期间对厦门美食的想念足以看出。
 
22年10月份,林志荣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眼耳医院交流深造,在哈佛交流期间,除了让他怨念很深的饮食外,让林志荣感触颇深的就是国内外医学教育体系的不同。
 
相比于国内的本硕博再到规培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路线,国外的医学生通常需要先完成正常本科教育后才进入医学生行列,才开始真正接触医学,而在学医的同时他们还要进行研究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才开始实习或是进入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式,某种层面上导致了真正步入医生行列的那刻,思维模式存在不同,而这种思维习惯和研究经验对医生未来开展创新诊疗或疾病机制研究有比较明显的正面作用。在林志荣看来,一个医生如果具备严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能力,相对来说才更容易对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有较好的接收度和理解,也才更有可能去开拓和创新。而国内医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一般都要到硕士或博士之后才开始接触,所以他鼓励医学生尽量获取高学历。
 
当然,这里的高学历并不是单指证书,而是要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往拓宽知识广度、加深知识厚度这一角度去发展。他笑言这不是鼓励内卷,是医疗健康专业特殊性的要求。其实,林志荣和大部分人一样,很羡慕能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的生活,也希望能有更多生活的空间,但对于医疗从业者来说,只有接触了解的足够多,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多的把握。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更普世的原因,那就是“高学历”的确更容易进入到好的医院好的科室,自然也更容易接触到新的视野和新的技术。
 
这是林志荣一路走来的感受。为了诊疗技术和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他从来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前往哈佛交流也是如此。林志荣的哈佛学习之旅,不仅让自己的科研水平更进一步,同时也为眼疾诊疗和眼科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机遇。在经过哈佛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通过自己考察和体验,林志荣对未来的工作开展有了全新的思考。厦门眼科中心作为福建省及厦门市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建设单位,鼓励院内医生组建研究团队,也给予了林志荣极大的发挥空间。接下来,林志荣将会投入更多精力优化原有资源条件,带领团队开展工作,而在技术研究方面,他将与生物学、药学、材料领域乃至工程领域的人才加强合作,共同进行跨学科合作的临床研究。
 
回顾从业初期到现在,林志荣坦言自己心态有所改变。作为初出茅庐的小医生,拥有极高的热情,看什么都是新鲜的,所有事情都想做,也觉得自己都能做成。经过岁月的洗礼,林志荣更明白人的精力有限,没有谁是超人,什么都涉猎并不现实,聚焦某个领域能放大所有的细节,才更容易捕捉到突现的灵感。这些闪现的火花可能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一个研究方向或领域的诞生,从而推动医学的向前发展,惠及数以万计的人类。
 
正如林志荣认为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不了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那么大能量改变时代发展的轨迹,但他做的事可以提高人民的眼健康水平,可以改变具体一个人的生活就够了,也许这就是独属于一些医生的“英雄主义”。
 
三、致所有在医学路上的人
 
林志荣:“也没有特别多想说的,就是坚持吧,医学真的是要坚持才有可能把基本的工作做好,也才有可能做出成绩。专注于某个领域,一直坚持做相关的工作。无论是量变到质变,还是汗水加灵感,都有太多的例子了。有些人可能一开始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但是因为一直专注某个领域,突然某一天就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发现,这样的故事也时常听到,所以所有在医学道路上的人,一定要坚持前行,不忘初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微信

扫描二维码入群获取更多眼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