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揭晓的“2022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根据排行榜,厦门眼科中心荣登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眼科学)第21位,五年总科技量值第17位,学科排名稳居国家首要方阵,也是继连续九次位列福建眼专科榜首后再次卫冕。这一日益精进的成绩展现了厦门眼科中心近年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卓越的科研创新能力。
STEM榜单
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评价体系,参考了国际权威的QS大学排名、Times高教排名等计算方法,注重客观评价,是业界衡量医疗机构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尺,是对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的最高水平评价。
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对象覆盖全国1,644家三级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221家。2022年度科技量值与2018-2022五年总科技量值相结合,体现评价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共同导引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科研赋能临床
医学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它的推动力就来自于科研。而从科研开始,最终也仍需落足临床价值,赋能临床生产力。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前很多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可以通过视网膜来进行检测,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与眼部直接相关的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等。基于此,厦门眼科中心在业内率先建立眼科病例数据库,开展人工智能在眼病预防、筛查、诊断等应用,切实将智能诊疗的价值最大化。
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积极推动厦门社区糖尿病眼病筛查工作的开展,并牵头启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项目,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精准的依据,进一步推动大健康管理关口前移,提升了眼科医疗服务的覆盖面。此外,近年来医院不断斥巨资引进如福建首台“真·血流”扫频OCTA、眼力健“Catalys白力士”眼科飞秒激光治疗机等各类先进医疗设备,让诊疗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帮助眼疾患者点亮美好生活。
厦门眼科中心始终鼓励医者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的机会,用科研成果反馈指导临床技术的改进,只有这样的正向循环才能够真正让临床技术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厚积人才实力
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始终是厦门眼科中心人才梯队建设的两大重要途径。当前,厦门眼科中心已会聚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界专家,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素质优良、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而今年六月朱思泉教授的加盟,为厦门眼科中心提升学科影响力增添了新动力。
如果说外部人才引进是一种输血的方式,可以快速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念与技术,那么内部人才培养则是医院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够挖掘医院发展的潜在力量。高水平人才队伍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基于此,厦门眼科中心始终以制度为抓手,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机制改革,对人才实行全方位服务、全流程管理,大力营造创新综合效应,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大平台领航发展
除人才培养外,在医院层面为了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厦门眼科中心投入了大量资源,构建起贯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应用全过程的医学科研创新链、转化链和服务链,并前瞻性地在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布局了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厦门眼科中心已获批厦门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开展一系列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研究,并成为2022年度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持及参与19项国际项目,其中6项为NIH资助项目,拥有“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及省市课题近200项,形成了属于厦门眼科中心自己的科研体系与科研文化。
科学研究不是一蹴而就,高质量科技成果依赖于时间积淀。以科研促进临床发展,是厦门眼科中践行“以病人为中心”这一使命的内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厦门眼科中心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健康。多年来在医、教、研等方面不断取得的新突破,让厦门眼科中心早已成为厦门市医学科研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放眼未来,厦门眼科中心依然会继续加强对医学研究的关注,重视研究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对科研诚信的倡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