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眼科中心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中英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人工智能研讨会(NSFC-BC)在中国厦门举行。
研讨会以“人工智能:眼底疾病筛查的未来”为主题,由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及英国利物浦大学郑亚林博士共同主持,特邀3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现状”及“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筛查的挑战”两大议题,共同探寻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筛查与AI技术的整合应用,聚智谋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疾病的筛查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推动眼健康管理高质量创新发展。
据统计,全球共有5.37亿人患有糖尿病,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有糖尿病。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较多的国家,预计2030年将达到2亿。作为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30%,不仅影响患者视力,严重者更可导致失明。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目前在眼科疾病诊断的应用中已显示出了巨大潜力。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整合人工智能研发低成本便携式的眼底成像设备,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此次研讨会是眼疾病筛查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学术盛宴。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及英国利物浦大学郑亚林博士分别致欢迎辞。
两位专家一致表示,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学科是厦门市重点临床专科,一直致力于复杂性眼病的治疗,在帮助患者摆脱眼底疾病困扰的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有益的贡献;英国利物浦大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非眼科人员筛查模式获得WHO首肯;希望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交流为平台,分享前沿信息,进一步促进双方合作项目的发展落地,推动医院及学科发展更上新台阶,为下一步眼疾病筛查的临床应用建立更坚实的学术基础,因地制宜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黎晓新教授致欢迎辞
会上,来自中英不同领域的六位着名专家分别做了高水平的专题报告。厦门眼科中心陈秀菊博士做《中国的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筛查进展与前景》报告,结合厦门眼科中心深入多社区进行的调查研究数据,详实地介绍了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进展及现状。
陈秀菊博士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筛查相关报告
皇家利物浦大学医院、利物浦糖尿病眼科筛查项目负责人Ticiana Criddle博士结合《英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国家筛查计划》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分系统与应用》,详细分享了英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实践的成功经验,并分享了评分系统在筛查工作的实施应用及持续优化调整。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王志成博士以《世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卫生经济分析现状》为题,从经济层面宏观地分析了全球多个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开展模式、策略及成本效益。
英国利物浦大学计算机专业科学家郑亚林博士通过《AI概述》及《AI面临的挑战(伦理、实用性及安全性)》两大课题,系统地梳理了AI的历史、成就、发展及在眼疾病筛查领域的应用;讲述了AI的五步生命周期,呼吁关注AI在眼疾病等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安全性与伦理挑战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探索多模式的运用,以便更好地、持续性地造福全人类。
伦敦大学学院Pearse Keane教授带来了《AI 助力现代和未来眼科》的精彩课题,深入分享了人工智能算法赋能现代产业及视网膜疾病病变进行早期检测和转诊治疗的应用及研究,并期许未来更好地应用AI助力眼科疾病筛查及临床实践。
腾讯天衍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孙旭结合其在医疗影像分析和计算视觉方向的相关应用研究,分享了《AI 眼科实践:挖掘多专家标注信息的价值》,通过多位专家的信息标注数据构建模型并进行训练提升,便于更准确地识别医疗影像,辅助提升眼疾病临床诊断的效率及质量。
腾讯天衍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孙旭分享AI眼科实践
论坛尾声,与会专家及青年研究者就“AI和眼睛疾病应用挑战及对策”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互动探讨,不仅增加了青年研究者对眼疾病及AI的认识,更进一步培养了青年研究者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的认知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