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飞草长,思念回响。
厦门市遗体和器官(组织)捐献者纪念园,松柏交翠,鲜花吐芳。
2021年厦门市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此举行。厦门市红十字会、厦门各区红十字会、厦门市红十字会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以及厦门眼科中心等遗体和器官(眼角膜)接受单位代表集体寄托哀思,深情缅怀器官遗体捐献者,感恩他们传承大爱,让生命之光恒久 。
让光明留在人间,8旬老人逝世后捐出眼角膜
云山苍苍,山高水长,仿佛在诉说着每位角膜捐献者的期盼与希望。生命的大爱,跨越了时空,朗照天地。
活动当天,到场人员为角膜捐献者献花、诵诗,礼赞生命。和煦的微风吹拂在每个人的脸上,碑上的字铭温馨耀眼。
他是一名人民教师;
她是一名儿科医生;
他是一名退休干部;
她是一名普通青年……
他们都不平凡,在生命落幕的那一刻,他们以捐献眼角膜的大爱善举,让光明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让光明留在人间 ”。
3月31日,福建省三明市淮土镇83岁退休干部老刘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虽然他走了,但他留下了厚重而又珍贵的礼物——眼角膜,他也因此成为淮土镇首位、宁化市七位角膜捐献者。按照老刘的生前遗愿,他的一双角膜捐赠给了三明市红十字会。
作为角膜接受单位,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医务人员得到消息后,一刻也不敢耽误,驱车从厦门赶至三明。10个小时的风雨兼程,只因一个永恒的使命,“角膜早一点到达,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如今,老刘的眼角膜已经保存在厦门眼科中心眼库,而他的“馈赠”也即将为两名角膜盲患者带来爱与光明。
受赠者深情祭奠,虽然不知道那个“他”是谁
正是所有角膜捐献者的无私奉献,让越来越多的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3岁的甜甜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
“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但他对我们全家而言,却非常重要,是他给了我孩子光明,给了我们全家希望。”甜甜(化名)的父母深情地说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岁的甜甜在一旁跑跑跳跳,喃喃自语。甜甜出生时右眼便没有黑眼珠,视力全无。当地医生告诉甜甜的父母,甜甜年纪太小,加上没有合适的眼角膜可移植,无法医治。辗转了市医、省医,甜甜的爸妈等来的却是同样的一句话。多方打听得知厦门眼科中心在角膜移植领域建树颇丰,且中心拥有眼库,等待了七百多个日子,甜甜一家终于在厦门眼科中心找回了的光明未来。
“说再多声谢谢,也说不完感谢,唯有好好生活,替他好好看这个世界,把他的大爱传承下去。”45岁的小张在25岁时患上角膜炎,逐渐发展成角膜白斑,眼睛只能看见一点微光。幸运的是,吴护平教授为小张匹配到了合适的角膜,并为小张做了角膜移植手术。每年的清明,小张都会遥寄思念,感恩角膜捐赠者的无私大爱。
征集50名角膜盲患者,为患者提供角膜移植专项补助
“当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见,眼前一片黑暗时,我像被噩梦吓倒一样,全身惊恐,悲伤极了,那种感觉让我今生永远难以忘怀。”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在中国,约500万角膜盲患者正面临和海伦·凯勒相同的感受,他们急需接受角膜移植,而这个数量也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在新增。
据了解,85%的角膜盲源自感染性角膜病,而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更是提出,感染性角膜病在发展中国家的致盲性眼病中排二位,发病率仅次于白内障,80%的角膜盲患者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脱盲。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表示,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器官移植中常实施、成功可能性较高的一种,是眼科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
帮角膜盲患者守住希望,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这是厦门眼科中心眼库成立的初衷。早在13年前,中心就在福建省先行建立眼库,从基础建设到临床建设,眼库具备了完善的眼组织材料采集、检测、评估等人员和技术设备。厦门眼科中心眼库联合各地红十字会成立角膜捐献基金,角膜捐献者及登记者人数逐年增加。
疫情下,为了保证角膜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中心眼库二十四小时在线,医务人员日夜兼程采集角膜,确保角膜供体充足,践行着7天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的承诺。截止目前,厦门眼科中心的角膜移植患者涵盖全国各地,甚至远到边疆地区,越来越多的角膜盲患者慕名而来,满载希望而归。
为圆重症角膜盲患者一个光明梦,为黑暗中的他们点亮“一盏灯”,厦门眼科中心携手厦门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角膜移植专项基金,面向全国征集50名角膜盲患者提供角膜移植专项补助。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朋友正在深受角膜盲困扰,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可致电厦门眼科中心眼库:0592-2109891报名咨询。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是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市院士工作站、市重点专科和省、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拥有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洲干眼协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多名资深专家。中国眼科界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来院指导并成立院士工作站。专科设有干眼门诊、角膜移植中心和眼库,汇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